无码一区二区牛牛影院,国产三区在线视频观看,美女沟沟大尺寸国模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1

  1.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2. 教學研究
  3. 教學心得
  4. 經(jīng)驗論文
  5. 在通用技術教學中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初步探索

在通用技術教學中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初步探索

2009年教師節(jié)前夕,溫家寶總理在北京三十五中調研時曾說:中國培養(yǎng)的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還比較缺乏。他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辦學體制、教學內容、教育方法、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大膽地探索和改革。通用技術課程是本輪高中新課程的一大亮點,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這方面有獨到之處。新課程實驗以來,筆者在三年多的通用技術教學實踐中,對如何在通用技術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做了積極的探索,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是幾項具體的措施,總結出來與同行們進行交流與研討。

2009年教師節(jié)前夕,溫家寶總理在北京三十五中調研時曾說:中國培養(yǎng)的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還比較缺乏。他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辦學體制、教學內容、教育方法、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大膽地探索和改革。通用技術課程是本輪高中新課程的一大亮點,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這方面有獨到之處。新課程實驗以來,筆者在三年多的通用技術教學實踐中,對如何在通用技術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做了積極的探索,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是幾項具體的措施,總結出來與同行們進行交流與研討。

一、自制教具——解決教師自身實踐能力欠缺和教具不足的問題

筆者認為,通用技術課程尤其需要倡導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提出的實物教學法,因為實物教具看得見,摸得著,可以讓學生鼓搗、拆卸、移動,增加感性認識,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由于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新學科,教學體系還不完善,現(xiàn)有的與教材配套的教具還很不足,能供學生實踐、探究的學具更是缺乏。這種現(xiàn)實教學條件影響了通用技術實踐教學的深入開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通用技術教師自身的實踐經(jīng)歷少,動手能力不夠,又不善于從生活中尋找、改造可在課堂教學中用的教具與學具,那么實際教學就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種是課堂上過渡使用PPT,只是從網(wǎng)上下載大量的圖片、課件,上課時“電灌”給學生,甚至整節(jié)課上一灌到底;另一種是空泛地、照本宣科地講解“案例”和技術知識,講得多了反而使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這兩種教學都是只動口,不動手,沒有讓學生手腦結合地在“做中學”“學中做”,教學沒有理論聯(lián)系實際,所以效果都不好。

針對上訴情況,筆者認為自己已經(jīng)擔任了通用技術教師,就應以積極的心態(tài),自覺提高自身的技術素養(yǎng)、特別是要提高自己的基本操作技能,那種單一等待、期望上級教育主管部門開辦培訓班來提高自己動手能力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也必然要影響通用技術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發(fā)展。

首先,自制教具是一種最急需和最直接的實踐活動。筆者擔任通用技術課程教學工作以來,為了更好地體驗和領會技術與設計的思想方法并提高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先后制作了臺燈、可伸縮的衣架、橋梁模型、水果采摘器等教具。其中“交通燈控制系統(tǒng)演示(探究)板”在第七屆全國優(yōu)秀自制教具評選活動中獲得三等獎。通過這一系列自己動手、自制教具的實踐活動,筆者對木工、鉗工、車工、電子技術等領域常用的設備、工具、材料等有了直接的體驗和認識,從而對蘊藏在課標、教材中的技術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技術的思想和方法等領悟得也就更透徹了。這樣就為在教學中有效指導學生的技術實踐活動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學生對老師親手制作的教具,抱有極大的情感和興趣,能在教師分析、介紹其制作的過程中,理解老師在制作中遇到的困難,并且與老師分享了制作成功的喜悅。這種真實的情境和情感交流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技術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以及對技術思想和方法的理解與運用,而且也能大大地激發(fā)學生動手實踐的勇氣與熱情。

二、理論課上滲透對技術實踐的指導——化解實踐課課時不足的問題

如何提高學生的技術實踐能力?實踐課與理論課的課時應如何分配?是否動手制作才算技術實踐?……這些令人困惑的問題都涉及到對“技術實踐”的內涵和特性的認識與理解。學習了《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解讀》后,筆者才知道“不應該把技術實踐簡單的理解成僅僅是加工,實際上整個設計過程都是動腦與動手相結合的實踐過程”。因此“發(fā)現(xiàn)與明確問題”、“設計分析”、“方案構思”、“方案呈現(xiàn)”這幾個以動腦為基礎的設計過程主要環(huán)節(jié)也屬于技術實踐的范疇,教學中也要開展技術實踐活動。

通用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有多給學生動手機會和指導他們進行技術實踐的意識;實踐課的課時不足,可把技術設計的一些環(huán)節(jié)安排在理論課上進行;而且首先要讓學生理解技術設計的重要性。筆者在新學年第一節(jié)課上用了一個實際的案例,即某學校新校區(qū)走廊上安裝了很多道消防門,當人通過后,門就會自動關閉,以達到隔斷火源的目地,可是一周后這個學校就把消防門上端用來自動關閉門的彈簧給拆掉了。結合這個實例我讓學生討論:走廊上設置消防門的利與弊?如何安裝、控制消防門的關閉更科學?通過討論使學生意識到生活中的技術問題考慮的因素有很多,這些問題的解決都要用到技術設計,從而使他們感悟到學習技術設計的重要性。

又如廈門地區(qū)每年夏季都要經(jīng)受多個臺風的考驗,廣告牌被刮落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筆者讓學生課前觀察廣告牌的樣式、制作工藝和安裝方法,上課時就討論、設計一款抗風廣告牌,要求完成作品設計方案(包括材料、結構、工藝、流程的設計和草圖繪制),還進行對方案自我評價等環(huán)節(jié)。

學生在理論課上多接受些這樣的訓練,到了動手實踐課時,就會自覺地從系統(tǒng)的角度,兼顧到技術設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而且還兼顧到對技術文化的選擇等人文因素,不再只是簡單、機械地動手操作了。

學生動手操作前,教師要充分做好安全準備工作,首先要考慮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可能發(fā)生危險的多種情況,要做好應急預案;其次是要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動手前做好小組分工、制定好制作流程等。教師在理論課上經(jīng)常滲透對技術實踐的指導,可以化解實踐課課時不足的問題并且能夠提高技術實踐活動的效率。

三、在普通教室進行小設計——緩解專用實踐室缺乏的問題

由于認識或資金上的原因,當前有些學校還沒有按照上級要求建立專用技術實踐室,因而影響了通用技術教學的正常實施,也挫傷了教師的教學熱情。但是如果任課教師因此就取消學生的技術實踐活動,放棄對學生作品制作等技術實踐的要求,這將是不負責任的、誤人子弟的行為。

其實,在普通教室里也可以進行小的設計活動。例如,筆者為了使學生認識到技術試驗的重要性,就調出一課時讓學生把課桌拼起來,4人一組動手制作一個置物袋,每組限用舊的《廈門日報》三張,此外不允許使用膠水、訂書釘?shù)热魏尾牧?,看誰的袋子裝的物品重,再用沙袋去檢驗。

又如,講“設計的原則”時,我先展示幾種市面上賣的紙杯,然后發(fā)給學生兩張[**]4復印紙,讓學生為公共場所設計一種經(jīng)濟、方便、環(huán)保的紙杯。經(jīng)過討論學生提出多種方案,其中一種方案是把杯子設計成錐型,只要粘一道縫,既節(jié)省紙張,又可縮短制作工期,還可防止人們一次裝過量的水。

再如,北京人大附中的黃林老師在講“結構的穩(wěn)定性”時,給每個小組發(fā)一根80厘米長、直徑4毫米的銅質單芯護套線,還有一條細線和一個螺母,讓學生當場設計一個掛物架,螺母用細線掛著,要求在穩(wěn)定的前提下螺母的垂直高度越高越好。

在技術實踐室建設普遍滯后的今天,在普通教室進行這些小設計雖是無奈之舉,但是也有其積極的一面。因為這些小設計的器材容易籌備,操作方便,利于學生隨堂進行制作、試驗、改進等探究性活動。實踐證明,這些小設計雖然都是在普通教室進行的,但是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潛能,提高學生手腦并用的實踐能力等方面,卻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周密布署、靈活指導——破解學生實踐活動效率不高的問題

通用技術課上教師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熱熱鬧鬧,興奮無比,可實踐活動效率不高,效果也并不太好。這是為什么呢?面對這樣的問題,教師首先要反思所布置的任務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活動的安排是否合理。

1.布置實踐任務要注意克服三種類型

放任自流型。制作任務很寬松,不限制材料,不限制用途,不限制工藝。學期初布置,學期末能交就行,如對學生折疊的簡單紙飛機也笑納,難怪有些教師說,這些高中生的作品連幼兒園的都不如。

步調一致型。即統(tǒng)一工具、統(tǒng)一材料、統(tǒng)一步驟,學生按老師制定好的工藝流程進行操作,還停留在以往的勞技課模式。如按教師給的圖紙組裝音樂門鈴、制作小鐵錘等,其中技術設計的多個環(huán)節(jié)都被教師代勞了,學生只要簡單模仿和機械操作就行了。

科技發(fā)明型。一些教師功利性太強,教學中按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獎賽的要求,讓學生都去搞發(fā)明創(chuàng)造,片面提高對學生技術作品的要求,希望拿學生通用技術課中制作的作品去參加競賽。這種情況多發(fā)生在教師自身動手能力較強且經(jīng)常參加各種創(chuàng)新競賽的學校。雖然教師這些想法也是出于好心,然而他卻違背了通用技術課程是面向全體學生、強調其通識性、基礎性的基本原則。對學生的制作作品一刀切地要求太高,反而會導致很多學生學習通用技術的積極性逐漸消退。

2.指導方式要靈活

目前高中生普遍動手能力較差,課業(yè)負擔很重。通用教師應主動參與到學生的日?;顒又?,及時解決學生平時所遇到的問題。如有一次,筆者布置學生制作臺燈后,發(fā)現(xiàn)有許多學生能輕松畫出臺燈的電路圖卻不會連接實物,于是我們就及時通知學校買來一批開關、插頭和燈頭,調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指導學生學習連接,順便還實踐了有關用電安全的理論知識。

對于通用技術課的特長生,可以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課加以培養(yǎng)。綜合實踐活動也是國家規(guī)定的高中新課程的一大領域,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團活動等。如筆者近年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輔導學生的“求知”科普社,帶領學生參觀了橋梁博物館等多處科普教育基地,每年科技節(jié)舉辦頭腦奧林匹克競賽,開展了許多技術實踐活動。這樣可以使有特長的學生利用更多的時間和機會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其興趣愛好也可得到更充分地尊重。

對于一般的學生,在通用技術課上應啟發(fā)他們:“生活即教育”,引導他們平時多關注、多解決生活中的技術問題。如筆者要求學生:入秋以后要自己動手擦除家中電風扇的灰塵;遇到抽水馬桶的水箱漏水、洗碗池填塞、液化灶具打不出火花等情況要自己先嘗試解決;注意觀察社會上各種標志的設置是否合理、表達的是否明確、身邊出現(xiàn)了哪些新的技術產(chǎn)品或哪些產(chǎn)品有了新的改進等等。這樣使學生把通用技術課上學到的知識技能自覺地運用到生活實際中,以獲得更直接的體驗和更完整的知識;使學生的心智技能和手腦并用的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得到進一步鍛煉,為其終身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3.開展積極的評價

教師在評價學生作品時,要注意克服以往過于強調甄別、過于注重量化的不足;不能僅僅停留在學分認定的層面,應遵循發(fā)展性評價觀,保護和激勵每一個學生的創(chuàng)造熱情;對學生標新立異的設想也應予以支持和引導;要教育學生在評價別人的作品時,也不要貶低別人的勞動成果,而要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全面的評價;同時要引導被評價者以積極的態(tài)度直面別人的評價,虛心地聽取別人的意見或建議。在技術實踐活動中開展積極的評價,利于培養(yǎng)全體學生健全的人格,保護學生樂于實踐的勇氣、熱情和信心。

此文20102月發(fā)表在《教育研究與評論》,并獲第八屆全國通用技術年會論文評比一等獎。

作者:廈門海滄實驗中學(361026) 趙哲仁